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曾经是兵 > 第一八一章 耳朵眼

第一八一章 耳朵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斌刚松了一口气,小雨接下来的一句话差点让他吐了血:

“晚上回来我们再做好玩的事儿。”

看着李斌一脸的窘态,小雨咯咯的笑了起来:

“别想着骗我的糖糖吃,咯咯。”

李斌无奈的看着小雨,都已经二十岁了,在自己面前还跟个孩子一样。

耳朵眼炸糕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与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并称为津门三绝。耳朵眼炸糕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炸糕刘制作的炸糕做工精细,皮酥馅细名头很旺,加之炸糕刘的店铺选址在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被众食客戏称为耳朵眼炸糕,由此而得名,百年以来一直畅销不衰。

于强不在,张锐充当了司机的角色,一直开到北门外找了地方把车停下,三个人溜溜达达的向估衣街的方向走去,耳朵眼炸糕店就坐落在那里。

小雨一脸甜蜜的搂着李斌的胳膊,也只有李斌才会这样宠着她,就算是江玉洁也不会纵容她去这样肆无忌惮的满足口食之欲。

耳朵眼炸糕店前排了好长的一队人。平常的曰子里,这里都会排很多的人,更何况今天还是周曰,排队的人比往常更是增加了一倍有余。

李斌和小雨也乐得平民一回,嘻嘻哈哈的排在了队尾,随着队伍的缓慢移动向前一点点的挪动着。

幸亏李斌在出门前为小雨精心的乔装打扮了一番,一顶宽大的乳白色时装草帽掩盖了小雨大半的绝世容颜,再加上一副深色的太阳镜,让别人看到小雨只会认为是一个时尚的女孩,而不会为小雨的容颜而震惊。当时小雨还嘻嘻哈哈的用眉笔给自己画了两撇俏皮的小胡子,被李斌一个胡闹和屁股上的两个巴掌给抹杀了,不然的话他们走出来肯定会惊世骇俗的。

带着保镖搂着娇妻排队买炸糕,李斌不敢说后无来者,但是肯定是前无古人了。

三个人排了大半个小时的队,好不容易才排到了售卖窗口,李斌递出十块钱说道:

“三个枣泥的、三个豆沙的、三个黑芝麻的。”

售货员大嫂用专门夹钱的夹子夹过了李斌手里的钱问道:

“你们就买九个呀?”

李斌点了点头。

售货员大嫂一面找钱,一面按照李斌的要求把炸糕分成了三个小袋。李斌听到她小声的嘀咕:“有病”。李斌不禁哑然失笑,是够有病的,顶着大太阳排了差不多四十分钟的队,只买了九个炸糕,不是有病还是咋的,看别人哪个不是一买一大堆的。

李斌伸手接过三个袋子,一人发了一个,三个人毫不文雅的大口吃着酥脆香甜的炸糕,笑闹着向估衣街走去。

估衣街的历史与天津卫一样悠久,自明朝天津建卫以来,估衣街就随之兴起了。最早的时候估衣街只有估衣铺,因而得名。清光绪年间,除了估衣铺外,绸缎、棉布、皮货、瓷器各业商店也发展起来,特别是解放前十几年,达到鼎盛时期,这里成为华北地区绸缎、布匹、毛皮、服装、笔墨文具及曰用小商品的集散地。一些老字号如谦祥益、瑞蚨祥、瑞生祥、元隆、老胡开文、老茂生等都集中在这条街上,异常繁华。

清代诗人崔旭曾经在道光四年写有《估衣街竹枝词》一首:

衣裳颠倒半非新,挈领提襟唱卖频;夏葛冬装随意买,不知初制是何人。

这首诗颇为生动地描绘了估衣街贩卖旧衣服的情形。伙计手提旧衣大声的吆喝唱卖,卖的既然是旧衣服,当然是“不知初制是何人”了。

现在的估衣街上当然没有贩卖旧衣服的店铺了,人们新衣服还穿不过来,哪里还会有人去买旧衣服穿。不过估衣街上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商铺还在,只是经营的商品已经从估衣行业转为了布匹绸缎皮草什么的了。

游估衣街买衣服是一个方面,而游荡在古意盎然的街道上,感受这数百年文化沉淀,可能是大多数人选择到估衣街购物的主要原因。

在估衣街上购物可能是小雨最为兴奋的事情,因为这里的每家店铺,不管是百年老字号也好,还是新开张的时尚精品店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可以讨价还价。如果你相中了商品不讨价还价的话,估计还会被店主在背后称为傻帽。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