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将来会更厉害的。”张逸夫见到试验竟然如此顺利。也有些激动,跟着慷慨陈词,“随着光纤通信的兴起,网络技术的完善,这些线路的保护之间将很轻松地建立起更快速可靠的通信通道,不断地交互数据互检。那时电流差动保护将是主角,即使有拒动,后备保护也会补上,我们姑且称之为……云保护……”
“云保护?”常江惊道,“这是什么概念?讲讲。”
好吧。张逸夫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深坑,云保护什么的纯粹即兴而发,云个卵啊,不就是纵联保护的扩展么,自己跟着10几年后的it运营商凑什么热闹!
但常江的求知欲显然要深探这个坑。
“这个……也只是我瞎想的一个概念,基于cloud-puting,我们可以把电网中的每一个分散自动化装置的信息通过光纤连成网络,它们共同交织出一片片“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所有设备之间创造了延时很低的通信通道,相互数据取样,相互协助进行计算,那会是怎样的一副图景?”
不仅是常江,连陈延睿都对此陷入了长时间的呆滞。
这二位,对互联网和微机已经算是非常了解了,想法已经足够前卫了,但穷尽所思,依然无法想象张逸夫描述的那个图景。
别说他们了,连张逸夫自己都不好描述,只是小小装逼扯一下云计算而已,没想到激起了二人这么大的好奇,不好圆了。
“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常江比划着说道,“纵联保护,就是一种最基础的云保护?”
传统纵联保护的原理其实就是距离保护加上通信信号的判别,它建立在数据通信的基础上,一条线路两端的保护点通过比较各自的数据,监控突变,达成保护作用。
“目前纵联保护是点对点的通信,不能算云保护,而且纵联保护数据交互太少了,只有那几种参数。”张逸夫不得不使劲填坑,“将来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微机硬件水平上来之后,大量快速的数据交互将成为可能,而且这也不仅仅是相邻节点之间的了,而是整个电网,西疆一个电厂里机组的波动可以瞬间被周围所有节点捕捉到,各电厂变电站进行整体计算,在几十毫秒之内全网对此进行反应,并送上报告,各级别调度值班室都可以在一分钟内得到这份报告,立刻排查出事故的原因,随时在任何一台计算机前都可以调出事故现场相关数据,事故处理可以更准确、快捷……”
张逸夫顺着自己的思路这么胡诌下去,他感觉自己好像发现了什么……
虽然他所知的电网自动化已经很高级了,但自己刚刚说出来的东西,却已经到了“智能”这个级别,集合互联网上云计算的概念,整个电网好像成为了一台大型计算机,一个极其敏感且复杂的大脑,当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不适,都可以通过大脑的计算而做出决断。
技术上,这并非什么天方夜谭,只要有足够通畅的通信条件,足够天才的软件系统,足够快速的计算机,足够完善的数字采样……
这他.妈的……就是未来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