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嫣所嫁的人家也是一户大户人家,汉中郡阳平县县令孙毅之子,对方的背景显然比王家要好得多,但孙毅和王冉是发小,王嫣和孙公子也是指腹为婚所以,对方也并无怨言。
进入偏厅之后,热腾腾的面条已经煮好(东汉年间已有关于面条的记载),父亲和母亲坐在桌前,已经盛好各自的面条,父亲身后站着一个比母亲更年轻貌美,但神色卑躬屈膝的女子,这人是父亲的小妾,平日里王焕和王嫣也恭敬的叫她姨娘。
妾、婢、姬、奴皆是不能上桌吃饭,只有男主人的孩子和正房才有这个权力,王焕王嫣朝父母行礼之后坐下来,开始用餐。
“焕儿,这些时日跟随先生学习得怎样?”王冉看着日渐长大的儿子问道。
王焕吸溜这面条回答道“爹爹,先生能教孩儿的,孩儿都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孩儿还是想学武艺。”
母亲、姐姐闻言都是叹息的摇摇头,以王焕的资质,和从小就展现出来的与众不同,如果为官的话,仕途是让他父亲都望尘莫及的,但他一心向武,平日除了调皮捣蛋之外,就对各式各样的兵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这就是作为穿越者的优势,从王焕知道自己穿越试图返回二十一世纪无果之后,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为乱世做准备。
他没有成为割据一方的臆想,也没有朝堂之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幻想,他想要的很简单,一旦被战乱波及,首先保住小命,其次能保护家人,只有命保住了,才能想办法回去,或者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可他不能这么和父母说,虽然现在没有精神病院,但是搞不好被当成疯子关起来怎么办?
王冉微微叹息一声:“唉……也罢也罢,随你去吧,为父不阻拦你。”
王冉仕途不顺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过于正直,看不得官场里的勾心斗角、贪污受贿,所以他也不想自己的儿子为了权力迷失了自我,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只要能谋生就行。
王焕直勾勾的看着父亲:“爹爹待我长发及腰时,给我买真刀可好?”
王冉不理会儿子的“疯言疯语”自顾想着心事。
这辈子他可能就只能当一个令曹了,但是从年轻的时候,他就有一个心愿,参军,成为一名封疆大吏,眼看自己的儿子身上有着自己以前尚武的精神,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王焕感到这个父亲和之前的那个父亲,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极大化的给了自己自由,即使强迫自己学东西,也是学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对于姐姐而言,自己已经很自由了,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王嫣自小就刻苦学习乐律,古琴弹得让王焕自惭形愧,王嫣每天吃过早饭后,花整整两个时辰用来练习古琴。
想想自己以前玩吉他的时候,一天练习的时间还不到二十分钟,下午王嫣就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礼仪,商务礼仪王焕的记忆里也学过,只是每次只要他一逃课,老师就考试,也不知是老师和他作对还是巧合,反正他是全班唯一一个礼仪课挂科的人。
看着姐姐每天都刻苦的学习,自己则上午和老先生一番厮混之后,下午就舞刀弄棒,或者就是跑到大街上闲逛。
最令他感兴趣的就是打铁铺,运气好的时候,能看看铁匠打造兵刃,运气不好就只能看着农具的制造过程,但他仍孜孜不倦的乐于其中。
八月,王嫣出嫁在即,患得患失是人的通病,特别是从确定结婚到结婚的这个阶段,这种心理会得到强化,被放大,很多人祈祷这个过程中不要出什么差错。
但王焕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在这个时候能出问题,就尽量出问题,把所有的问题暴露出来,在确定要做一件事时,要全面观察,通盘考虑,这件事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小问题的话,只要能在自己接受的范围内,就可行,如果自己不能接受,要么解决,要么放弃,免得为了顾全大局结婚之后有诸多的不和谐。
可中国古代女性不能接受他这个前卫的想法,这个社会能不能容忍他的这种想法,“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根深蒂固的儒家“三从”观念,至少在目前很难改变,即使是那些无数的前辈,也是耗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把这一观念打破的。
九月,王家张灯结彩,喜庆的大红色,成了家里的主色调,在王嫣出嫁的这一天,王冉宴请各方好友,街坊邻居。
新郎骑着一匹棕色的高头大马,马头上顶着一个大红色的绣球,身后跟一架八人抬的轿子还有三十来人的仪仗队,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路人都露出羡慕笑容,看着这英俊的公子哥带着仪仗队,朝王府缓缓走去。
那一天,母亲流着泪,把姐姐送走后,家里突然少了一个人,变得冷清起来,王焕很不喜欢这种感觉,虽然他知道这是姐姐人生之中必须经历的大事,但他不喜欢离别……
十一月,会稽郡人,许生、许昭父子聚众起义,许生自称“越王”。许昭自称“大将军”,有众数万人,攻打郡县。朝廷遣扬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率军进讨。
这个信号预示着不久的将来,要有个老神棍要摇旗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