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袁术称帝两大阵营也暂时处在了平衡状态,其他诸侯都没有明确的态度要支持汉室一方还是袁术一方,反而使得前导剧情有些波澜不惊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杨锐的制衡,一方面此时没有标明态度,并未给袁术造成任何压力,反而为袁术提供了大量的物资。
另一方面,杨锐势力对其他有意针对袁术的势力也是一个阻碍,就比如史实和演义当中曾经先后与袁术交战的曹操、吕布、刘备等势力,此时全部都受到了杨锐的制衡。
其余大小势力对于袁术的态度则就各有各的情况了,诸如袁绍这样的本家势力,其虽然与袁术也有着一些间隙,但是在袁术称帝之后其真实所想就不得而知了。
史实当中袁术皇帝干不下去的时候,最终还是将皇帝让给袁绍的,此时袁绍作为袁术本家,即使明面上两人不对撇,想来也不太可能太过急迫地针对袁术。
再比如袁术的老部下孙坚,在史实和演义当中属于早就应该消弭的人物,此时却还好好地存在于游戏当中,其对待袁术的态度必然与孙策、孙权等小辈不尽相同。
而近处刘表距离袁术虽近,并且同样与其有些不睦,但是由于地形等因素,再加上孙坚力量的牵制,刘表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对袁术有所举动。
几种原因凑合到一起,此时袁术辖地南北方向竟然都相对十分安全,东侧面临大海,也只有东北一带刘备的势力是个不安定因素,西侧则暂时只有曹操与其针锋相对。
整体而言,袁术的处境竟然并不是那么差,因而短时间内看起来似乎较为安全。
当然了,这种安全也只是相对的,并不是依靠自身实力来达成的,基本上是各方势力平衡的结果,甚至取决于一方或者几方势力随时可以更改的态度。
这便是袁术此时的境况,而袁术本人对此却是没有看透十之其一,最初当各方诸侯都未有明确态度的时候,袁术还一直都颇为自得,以为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
此后曹操扛起反对袁术大旗,甚至把袁术气得直跳,认为曹操一个汉贼,本身就预谋篡取天下,无论是身份还是实力,都完全没有资格向他袁术叫板。
其实袁术有此结论也并不稀奇,自从群雄讨董之后,曹操所经历的历次战事几乎就没有赢过,因而袁术才会对其有所轻视。
然而袁术却是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已,曹操数次战事都是面对杨锐,双方实力一直都是存在着一些差距的,其实曹操屡尝败绩也不足为奇。
只是袁术可不这么想啊,在他看来自己刚刚当了皇帝,几乎得到了全天下的拥戴,唯独曹操跳出来反对,这不是找抽吗?!
于是袁术便一纸圣旨下达,令张勋、陈纪、雷薄三人每人统兵10万名,总计30万兵马杀向了东岭关关卡,可谓是气势汹汹,一时无与樱锋。
/(未完待续。)